第101节-《明耀四方》


    第(3/3)页

    仔细看这些定价,这是张新昨晚算过又算,想过又想后,通宵到半夜的决定。

    即要考虑农夫种植意愿,又要考虑跑船有钱赚,还要确保自己能够暴利,同时让未来的酿酒竞争对手存有一点点薄利。

    这四个问题分开讲。

    一,果农意愿。

    先确定目标,即要让他们有钱赚,又不能让他们赚太多。

    以一家五口一年到头能吃八成饱为标准。

    这里问题比较复杂,又很重要,多扯一点。

    去年十月收购八百多亩甘蔗,田间收购价是每百斤10文,共支付给地主五百两银。

    五除八。

    平均到一亩地产出毛利0.6两银,去除种植成本、纳税成本,每亩地纯收入约0.25两银,也就是250文。

    四亩可赚一两银。

    看着收入还可以,但这是大明的情况,还要考虑到两广山多地少,白银持续流入贬值等问题。

    后世常用办法,通胀2%有利于经济良性发展,或许是天佑万历,他在位期间白银从倭国和西班牙持续流入。

    无意中制造货币通胀。

    但在1632年,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发生针对大明人的屠杀之后,这种情况嘎然而止。

    同时,倭国不在往大明运送白银。

    1639年西班牙人被阴国人和荷兰人打到无船可用,白银进入通缩,接着1644年大明亡。

    扯远,张新想说的是,大明地主四亩地可以赚一两白银,但其他农民不行,这其中原因三四千字不能描述其中要义。

    所以给他们定每百斤6文价格,相比去年采购的10文每百斤甘蔗,便宜几乎一半。

    看似打压,其实不全是,甚至可以反过来说,这是引流,引导大明百姓出海种植农产品。

    因为它处物价低,地价低,生活成本低,地多人少等等特点。

    所以,别看价格便宜,只要肯卖力气,反而可以赚更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