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者是邹岐称不上曹魏大将,二者是邹岐徐州刺史的身份。 似这种刺史,在任期间必定会任命门生故吏在徐州诸郡担任要职,留着邹岐的命比杀了邹岐更有价值。 谁必须死,谁可以不死,刘封分得很清楚。 当夜。 寿春大摆筵席,以犒三军将士。 翌日一早。 刘封留下陆逊守寿春,又挑了孙桓和朱桓二将及其军卒一万人,和嫡系数千人返回平春。 之所以挑二将的军卒,是因为二人的军卒在江东诸将士中也称得上悍卒了。 刘封不会是个丢芝麻捡西瓜的人,芝麻要,西瓜也要。 而在另一边。 与刘禅在鲁阳对峙的曹叡,也得到了“平春城破,于禁死战被擒,拒不投降而被刘封斩杀”的军情。 在场众人,皆是骇然。 司马懿更是脸色惨白。 因为前来报讯的正是于禁的亲兵。 此刻。 于禁的亲兵正在用愤怒的眼神仇视着司马懿,一边向曹叡陈述军情,一边向曹叡控诉司马懿贪功。 “殿下,前将军会失城被擒,皆因司马懿贪功带走了平春城的精锐!前将军以三千老弱苦守平春城十日,最终死战殉国,前将军死得冤啊!” 亲兵一把鼻涕一把泪,添油加醋的控诉司马懿。 说司马懿贪功带走平春城的兵马,还有些道理;可说于禁只有三千老弱,就显得没道理了。 不过亲兵现在只想保于禁的命、保于禁儿子的命,压根不管添油加醋的控诉司马懿会有什么后果。 总不能看着自家将军颓废余生还要担心家眷安危,然后去帮司马懿说好话? 对于禁的亲兵而言:司马懿是谁啊?算个什么勾吧啊! 看着亲兵越控诉越来劲,饶是司马懿心性沉稳也忍不住了,喝问道:“我是跟着关兴关平的兵马来鲁阳的,何来贪功之心? 前将军有三千劲卒在平春,谁有这个本事十日破城?你敢谎报军情?” 于禁的亲兵闻言反喝:“我没有谎报军情!是刘封,是刘封亲自领兵攻城!” 话音一落。 众人更是骇然。 蒋济也不由喝问:“为何你方才不提?” 于禁的亲兵杵着脖子,理直气壮:“方才若提,我还如何控诉司马懿贪功害了前将军?你们会听吗?” 蒋济顿时哑然。 于禁的亲兵说得没错,倘若一开始就说来攻城的是刘封,众人绝不会耐心的在这听。 抓大放小,一向都是宏观调控的惯用方式。 先解决主要矛盾,将次要矛盾丢在一旁。 刘封奇袭平春斩杀于禁是主要矛盾,司马懿贪功害死于禁是次要矛盾,孰轻孰重,一看便知。 司马懿的脸色更是惨白。 虽然内容都是一样的,但顺序的先后会导致责任的划分不同。 于禁的亲兵这么一讲,责任就全在司马懿了。 甚至于。 还会影响到鲁阳的战事。 事后一追责,都是司马懿的错。 若不是司马懿贪功,平春就不会丢,于禁就不会死,曹叡在鲁阳就不会陷入被动。 倘若司马懿知道刘封更是趁机奇袭破了寿春,估计当场都能晕过去。 不带这么坑人的! 战场胜败,本就难料。 按矛盾论的观点:有胜就一定会有败。 而现在。 矛盾的焦点都聚集在了司马懿身上! 倘若再有政敌推波助澜,甚至于都可以将司马懿贪功的过失上升到马谡丢街亭的程度。 单论损失,这次曹魏的损失是大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 曹叡看向司马懿的目光也有了几分责备。 对曹叡而言,司马懿是否贪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替司马懿擦屁股。 本来在鲁阳抵御刘禅就已经很令曹叡心烦了,现在又多了个刘封破平春斩于禁,这烦心程度可不小。 “前将军忠勇,孤会奏请父皇为前将军追封,前将军之子,孤也定会善待。” 曹叡许了诺,打发于禁的亲兵退下。 随后。 曹叡又看向刘晔、蒋济、陈泰、曹爽等人。 “诸位,看来我们又被刘封给欺骗了。” 曹叡徐徐开口,语气中有凝重也有怒意。 “只是不知,刘封是在跟刘禅抢功还是在跟刘禅故意装成不和。” 不同的答案,会影响曹叡接下来的应对。 若刘封只是在跟刘禅争功,曹叡完全可以无视掉刘封破平春斩于禁这事,只要击败了刘禅,曹叡反而还能得到更高的威望。 有了于禁的对比,才更凸显出曹叡的睿智。 可刘封跟刘禅故意装成不和,那就不一样了。 意味着:刘封随时都可能走平春杀向鲁阳,亦或者直接破义阳三观走汝南迂回攻击颍川,给曹叡来个前后夹击。 众人纷纷低头沉默。 这要是判断错了,影响的不仅仅是曹叡的前途,还是进言者的前途。 见状。 曹叡的语气也有些不善:“诸位都是大魏的英才,怎今日遇到难事,竟也一言不发了?” 见众人依旧不肯开口。 曹叡直接看向了司马懿:“司马抚军,你且说说,刘封是在跟刘禅抢功还是在跟刘禅故意装成不和?” 曹叡直接点名询问,司马懿不得不硬着头皮道:“殿下,刘封一向奸诈。不论是抢功还是故意不和都有可能。” 这模棱两可的回答,让曹叡很是不爽:“司马抚军,这不是孤想要的回答。” 司马懿也很无奈。 现在自个儿都还没想明白为什么刘封会出现在平春还斩杀了于禁,又怎么可能猜得明白刘封是在跟刘禅抢功还是在跟刘禅故意装成不和? “殿下,请容我三思。”司马懿硬着头皮道。 曹叡不由拍案而起:“三思?于禁都死了!平春都丢了!尔等一个自诩才智之士竟然连刘封的意图都还猜不到,岂不知羞?” 被曹叡一通劈头盖脸的喝骂,司马懿低着头不敢发言,刘晔、蒋济也是纷纷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不想掺和。 毕竟这事儿,也不是能轻易判断出来的。 这时。 曹爽进言道:“殿下。我认为当务之急不是去追究刘封的意图,而是要尽快与刘禅决战一场。 不论刘封是争功还是与刘禅装作不和,只要殿下击败了刘禅,刘封就必然会功高盖主! 击败了刘禅,殿下就可以当上太子,相对而言,丢个平春死个于禁只是小事,不需要殿下分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