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曹休听得一阵窝火。 虽然刘封说得很有道理,但听在曹休耳中却是极为刺耳。 什么叫我不是智勇名将? 什么叫夏侯大将军打仗没赢过身官没停过? 我靠的是真本事,不是宗室亲戚关系! “刘封,你到底想说什么?”曹休气呼呼地问道。 刘封笑道:“孤方才就说了,孤想知道,曹丕是否会如换曹仁一般,拿城池来换你的性命。你说孤是换平春好,还是换寿春好?令孤很纠结啊,不如你来替孤选一选?” “我岂能受此羞辱!可速杀我!”曹休不想跟刘封讨论这个问题,头再次往旁侧一偏。 死则死矣,有何可惧。 我曹休岂惧死乎? 刘封向关兴举目示意。 关兴会意出列:“如今曹休被擒,淮南一带的伪魏诸将必定人心惶惶,可再释放流言称‘曹休已降’,聚兵入淮南,先取合肥,再取寿春。” 曹休面色大变:“贼子!你敢污我名?” 关兴冷笑:“你一个被生擒的,莫非还有美名不成?” 一旁的周鲂疑惑问道:“既然曹休被擒,为何不直接去取平春,而要先取合肥?岂不是舍易而求难?” 关兴不假思索:“平春唾手可得之地,何须去取?这还得感谢曹休,将于禁留在了平春啊。” 曹休想到了关兴送给于禁的书信,心下大骇,试探反问:“不可能,于禁怎会被你策反?于禁妻儿都在洛阳,若是反叛,其妻儿必受屠戮。休想用离间之计!” 关兴呵呵一笑:“于禁跟着文聘守石阳,文聘死,于禁独逃;于禁跟着你守平春,你被擒,于禁独存。即便于禁没有被我策反,他也难辞其咎。 我都能想到的,于禁又岂会想不到?你觉得于禁是一个会顾及妻儿性命的人吗? 若于禁真是这样的人,樊城之败时就应该如庞德一般引颈受戮,石阳之败时就应该与文聘同死沙场。 曹文烈,不妨你我打个赌,看那于禁在得知你被生擒后,是献城投降,还是据城顽抗?” 曹休只感觉一股冷意自脚底生出。 平春,休矣! 见曹休的精神变得萎靡,刘封挥了挥手,让力士将曹休押下去,好生看押。 随后。 刘封又看向徐盛丁奉:“兵贵神速,徐盛、丁奉二将,可引柴桑水军,速往濡须口,劝吴王兵发合肥。” 徐盛、丁奉对视一眼,纷纷领命而去。 刘封则单独留下了周鲂。 “周太守立此大功,不知今后有何打算?” 周鲂是吴郡豪族,又是举孝廉入仕,在江东有不小的名望。 刘封想要执掌江东,就必然要拉拢江东的豪族。 周鲂不是愚人。 见刘封单独留下自己又询问今后打算,立马就领会到了刘封的招揽之心。 江东如今的现状以及天下的格局,周鲂同样看得很清晰。 孙权已经日暮西山。 继续依附孙权,只能一步步的跟着孙权走向黑暗。 这次肯尽心尽力的用诈降计,周鲂也存有在刘封面前表现才能的心思。 想到这里。 周鲂试探性的答道:“不瞒殿下,我才疏学浅,不敢与古今贤才比肩,如今侥幸当了鄱阳太守,只求矜矜业业,奖善惩恶,不让百姓受苦。” 见周鲂回答谨慎,刘封也听出了周鲂的试探之意,遂又道:“自古以来,贤才如过江之鲫,然而能名垂青史者,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贤才,未能相中明主,明主不能成大业,贤才又如何能名留青史? 方今天下,既非董卓之后群雄逐鹿,又非赤壁之后三足鼎立,曹丕篡汉立魏,假正统之名而招募北方贤才为之所用,孤父皇以汉室血脉继承高祖基业而招募南方贤才为之所用。 孙权虽曾虎踞江东,但如今势力衰败,早晚都会消亡,纵然孙权尚有悍将死士盘踞左右,也不过是苟延残喘,与水贼流寇一般无二。 先贤有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孤欲执掌江东,正缺能人贤士为孤所用。周太守智勇不弱于曹休,又割发载义,成孤大事,功名当书之竹帛,为后人敬仰。 若周太守不嫌孤出身寒微,孤欲请周太守出任车骑将军长史一职,待孤执掌江东后,周太守便是新任的扬州刺史!” 周鲂的呼吸瞬间变得急促。 不论是车骑将军长史还是扬州刺史,那都是常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只能仰望的存在。 而现在。 刘封直接就将两个职位都抛出来用于招揽自己! 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 然而,何为知己? 知己不是一句空谈,仿佛了解了自己,而是要拿出实际的实惠,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周鲂,同样太想进步了! 拒绝刘封的招揽? 刘封是谁? 大汉皇帝刘备最得意的长子、太子刘禅最敬仰的长兄、大汉车骑将军、受封燕王、军中战神. 当世权力最大的几个人之一,亲自招揽。 傻了才拒绝! 难道要在今后老了后,来一句“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恩义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明主说四个字:万死不辞!” 不是周鲂不愿跟着孙权,实在是刘封给得太多了! 饶是周鲂心性沉稳胜于常人,此刻也忍不住心绪激荡。 良久。 周鲂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尽力保持平和的心态,作揖一礼:“承蒙殿下信任,若殿下不嫌我才疏学浅,愿为殿下效力,万死不辞!” 刘封大笑,离席扶起周鲂:“有子鱼相助,孤无忧矣!” 之所以会亲睐周鲂,除了周鲂本身的才能外,刘封还看中了周鲂的子孙。 尤其是周鲂的儿子周处,这位的名头可比周鲂要强太多了。 单就“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就流传千百年。 抛开传闻传记的滤镜,周处以及周处儿子周玘都是一时之杰。 周鲂能旺三代,就意味着,只要君王不胡乱猜忌,这就是三代忠烈之臣。 至于三代之后。 刘封也管不了太远。 这世间没有千年的皇朝,只需管好在世百年子孙三代,就足够了。 既然选择了投效刘封,周鲂也不再藏着掖着了,直言问道:“殿下真要先取合肥?” 刘封不答反问:“子鱼以为,是合肥易取,还是平春易取?” 周鲂不假思索:“自然是平春易取!合肥城池坚固,极难攻取,即便侥幸取了合肥,还得面临曹丕在淮南、豫州和徐州的兵马反扑。 江东之兵,虽善水战,但不善陆战,得了合肥也难以固守,先前吴王就曾趁着张辽病重拿下过一次合肥,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合肥。 反观平春。 曹休新败,于禁又身处嫌疑之地,即便于禁不会被策反也可用离间计,将其调离平春,以大胜之威攻取平春,易如反掌。 若取平春,则义阳诸关也唾手可得,再据险而守,纵是曹丕派大军来攻,善于陆战的荆州之兵也能固守。” 话音刚落,刘封的大笑声随之响起。 周鲂不解:“殿下,可是我有说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