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虽然没有明着告诉刘封,但刘备心底对如何安排刘封早已有了决定。 刘备近些年一直都在擢升重用年轻将领来加强嫡系力量的建设,如魏延、黄权、张南、冯习、辅匡、赵融、廖淳、傅肜、吴班、陈式、向宠等皆在军中担任要职。 过往的经历让刘备意识到:地方豪族势力是靠不住的,手中若无嫡系力量就只会被地方豪族势力左右。 这次荆州变故,以潘濬为首的地方豪族势力多有人变节,再次证明了地方豪族势力在面临重大抉择上跟刘备未必是一条心。 然而嫡系力量的建设,是需要年轻一辈来传承的。 在汉中太守的任命上,刘备没有用张飞而是用新锐骁将魏延;在上庸三郡的任命上,刘备担心孟达不能胜任,又委派刘封去统孟达的兵马。 都是基于这般考虑。 刘备本就因立嗣一事自觉亏欠了刘封,提出让刘封镇守荆南或南中,是对刘封变相的保护。 而听了刘封自入上庸后对整个荆州的布局以及荆州变故后的奋不顾身等等经历后,刘备更觉得亏欠了刘封。 派人将《隆中对简图》送去成都交给诸葛亮,实际上是想让诸葛亮将刘封真正纳入隆中对战略中。 如此一来。 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士人,在支持刘禅为王世子的同时也能将刘封视为同派系的人。 在刘备的构想中。 倘若有生之年不能北伐成功,那么魏延会成为自汉中出秦川的上将,而刘封则是“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上将。 当初让刘封去上庸,亦有磨砺刘封的想法。 再观刘封在抵达上庸后的表现。 不论是震慑拉拢上庸三郡地方豪族势力,还是结连荆山夷人势力,亦或者在荆州文武中建立威信,以及最重要的用兵能力,都证明了刘封完全有资格担任“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上将。 两日后。 刘备决议将西城、上庸和房陵合并为新城郡,同时任命刘封为新城太守,依旧保留副军将军的将军号。 原本刘封只是在上庸三郡督掌军事、监督地方,对政事无直接管辖权。 新城太守的任命,就等于是将西城、上庸、房陵千里之地,全都划给了刘封自治。 在新城,刘封就是真正的一人之下,各级官吏的任免都由刘封来决定。 这是刘备对刘封的高度认可和信任! 新城这片地儿,虽然地小人少,但却是极其重要的枢纽位置。 尤其是今后抢得襄阳后,战略要地的价值就会凸显出来。 因此这个位置,刘备必须任用一个值得信赖且文武兼备的人来担任太守。 刘封,就是不二人选! 新城太守的任命,刘封是很满意的。 这不仅仅是父子间隔阂的消除,还是刘封未来立足的根基。 从现在起。 刘封才算是真正有了基业,可以光明正大的培养嫡系,可以全面涉足军政经贸各方面。 江陵城外。 刘备亲自将刘封送到城门口,道:“孤听闻,申耽送了一个义女给你,荆山的白族首领白寿也送了个女儿给你。你纳多少美妾,孤都不会干涉,但公祐的女儿,你不可辜负了。” 刘封起誓道:“父王放心。琰姬乃孩儿结发之妻,孩儿又岂会辜负。孩儿昨日就已让安国去成都,接琰姬母子入新城。” 刘备满意的抚了抚短髯,提点道:“你从未治理过地方。这次去了新城,切记要礼贤下士,多提拔有识务实之士,切莫自恃身份而嫌弃贤士出身。” 此刻的刘备,就如万千送子女离家外出工作的父母一般,细细的叮嘱刘封,生怕刘封在新城吃亏或犯错。 正应那句:儿行千里,父母皆忧。 刘备的关怀,刘封亦是感动不已。 辞别刘备后。 刘封就带着李平、虞翻、樊成、韩重、李辅、邓贤、方月四校尉、王当四军侯以及三千步骑,前往新城。 路过临沮时,刘封又拿出了临沮长杜普的调任书。 杜普早就想进步了。 刘封在应对荆州变故的几个月里,杜普也对刘封多有协助。 对于肯相信自己的人,刘封向来不吝啬擢升和赏赐。 第(1/3)页